循新,追光而行;不循常,造浪生长。由赢商网主办的第16届中国商业地产节,以“循新不循常——这,就是中国商业”为大主题,于5月19-21日在广州长隆酒店隆重召开,全方位解读商业地产发展密码,探讨中国商业循新之道,吸引数千行业精英关注。
5月20日,在“商业推动地产论坛第16届年会”上,空间印象策略型商业设计机构董事长刘星村带来了《十年不寻常的现象级商业剖析》主题演讲。
空间印象策略型商业设计机构董事长 刘星村
在演讲中,刘星村提到中国商业地产在同质化的路上狂奔10年,标杆项目之所以成为现象级是因其将本土文化融入空间设计,实现差异化的场景突破。
中国商业面临“同质化”的困境
商业空间之于消费者的价值是通过空间设计、通过商业整体的样貌来展现给消费者。空间印象2003年在珠海打造的海鲜街突然爆红成为网红街区,就在于其的空间设计给予人新鲜的场景体验。原本看似平常的空间场景的设计,为什么大家突然觉得新奇起来呢?
刘星村找到的答案是——第一个现象级商业项目深圳万象城出现了。在2005年之前,中国的商业基本是处于大卖场阶段,直到深圳万象城的出现,带来前所未有的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,并一跃成为全国最具示范效应的超大型室内购物中心的代表,刷新了人们对商场的传统认识。
若说深圳万象城以其创新性消费体验场景成为典范,万达则以其已开业369座万达广场快速复制的“速度”著称。快速复制的模式让万达扩大规模的同时,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。这不是一家企业的问题,整个商业也是如此,从2005年到2015年,中国商业地产走了10年的“文化大革命”,规模快速提升,却始终走不出“同质化”的困境。
商业突围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及对本土文化融合
当然,这10年间也出现少数成为现象级的突围者。成都太古里、北京的SKP-S、上海淮海TX等标杆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。成都太古里趋向年轻化、北京的SKP-S荟聚全球艺术家的展品,上海淮海TX开设快闪店,这些都是它们区别于其它商业的个性IP。
由此,我们可以发现,商业突围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及对本土文化融合。以空间印象打造的项目为例。九华新街?芙蓉镇文旅小镇,采用时尚年轻的设计手法,以本土文化起笔,于大庭小院落笔,与自然共生,将历史延续,通过在地化建筑营造,实现商业、人文、自然的连接与融合。
综合体如果没有社交性就没有什么消费黏性。常州花儿与少年,定位“常州首个少年社交、体验型家庭休闲乐园”,以“书香、艺术、人文、梦想、自然、欢乐”为核心价值,将常州的文化与传承,新一代父母80后90后的情怀,在空间中运用像素化的设计来承载,开辟出一个乐活少年社交空间,享受美学人文的休闲体验。
空间印象一直在找寻着一种空间语言,希望将当今的新文化(300336,股吧)与历史瑰宝撞击出新的想象空间。上海十里云间就是其中一个典范,它以“传统文化+现代潮流“跨界结合的「国潮」去设计商业空间,打造一个文旅化、景区化的城市文旅商业街。漫漫十里路,以6个中国传统文化及人文元素为主题将其划分出由『礼乐广场』『诗酒广场』『市井弄堂』『云间书苑』『三雅园』『异域东市』六大街区。以松江当地建筑制式为背景,以当地文化为基因,打造集诗词、书画、礼乐等以文化为底蕴的中国文化潮流商业空间。
每一个商业体都应有它的本土文化
目前,不管是名不见经传的运营商,还是一线运营商都在做个性化、精细化的改变。比如吾悦在昆明做茶马道、民宿村,把民族的元素运用到购物中心里。又如,针对20岁年龄段的目标客群,做“书店+咖啡店+社交+论坛”的街区。连头部企业都在做各种各样的社交综合体,让我们看到巨头成长裂变的决心。
商业在变,其本质却不会变。尽管商业模式是各种各样的,但每一个地区、城市都应该有它的一座山、一条国潮街区,有它的本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