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日凌晨,水滴更新招股书文件,确定发行价格区间为10到12美元,计划发现3000万股ADS,公司计划募资4亿美元,估值超过50亿美元。
基石投资者包括博裕资本、厚朴资本、美团创始人王慧文等,合计下单认购水滴2.1亿美元的等值股份。
业内人士认为,水滴公司能够短短5年,跃居市场前列,除了沉稳的业务布局和敏锐的商业视角,沈鹏及水滴团队的长跑能力和强大的团队执行力,也是水滴公司一个重要优势。4月27日,《财富》发布了2021年“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”榜单,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和张一鸣、宿华、程维等人一同入榜,这也是他第三次进入该榜单。
成功上市后,水滴公司将成为国内保险科技平台第一股。但是,鲜花掌声中,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。
长久以来,大部分公众对水滴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水滴筹、水滴互助,事实上,水滴还有水滴保等业务方向。此前,水滴公司宣布关停互助业务,不少人担心,缺失互助业务会影响水滴的流量和收入。
招股书显示,水滴公司的营收来源主要为水滴保分销保险的佣金收入、管理费收入、技术服务收入等。其中,水滴保业务的佣金收入为最主要的营收来源。
2018-2020年,水滴保分别实现了9.73亿、66.68亿和144.26亿的首年保费收入,复合增涨率达到285.15%;为公司贡献营收1.22亿、13.08亿和26.95亿,占比逐年上升,分别为51.3%、86.6%、89%。
而在整体流量来源中,互助仅占3%。数据显示,水滴保的首年保费中,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的流量转化而来的占比,从2018年的85.1%迅速下降到2020年的16.6%。相比之下,通过自然流量和老用户复购转化而来的保费占比,则从2018年的13%跃升至2020年的38.5%。
事实上,水滴最初开展互助业务,主要是为了提高国人的保险意识,让保险能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而2020年,水滴保单数量稳步增长,其营收已经占到整个水滴公司收入的九成,成为水滴名副其实的核心业务。从招股书数据看,关停水滴互助这样一个辅助业务,对水滴公司的流量和收入影响甚微,未来,自然流量和老用户复购比例的继续增长才是关键。
此外,还有不少人还担心水滴的营销费用占比太高。招股书显示,2019年水滴的营销费用占营业指出62%,2020年占60%,靠“烧钱”走下去能走得长远吗?
其实,内行人都明白,市场不担心营销费用高的问题,而是主要看获客成本和客户能否留下。
招股书中显示,水滴2019年和2020年新增710万、1040万付费用户,折合计算单个付费用户获客成本111.75元、167.6元,远低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成本。只要涉足过保险业,就知道水滴的获客成本和效率是多么令人惊叹。
伴随着营销费用的增长,近两年水滴长险收入增长了11446.%和275.38%,占公司营收的比例从0.6%提升至21.5%。显然,水滴的客户留存意愿很高。
当前,国内互联网健康险和寿险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,水滴的“烧钱”策略实际上是为了扩大业务规模,最大化降低边际成本,走向规模经济并取得盈利。
这样的打法在市场上并不少见。2018年拼多多的运营费用占比63.96%,不少人批评它“带血上市”,而如今拼多多的市值已超千亿美元。国外亚马逊公司连续亏损20年,股神巴菲特如今也悔恨自己与其擦肩而过。
更重要的是,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,水滴公司的未来定位绝非仅仅是一家普通的保险公司,保险科技属性十分强烈。
近年来,水滴公司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增长。数据显示,水滴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6,92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2.15亿元,2020年已经增至2.44亿元,占净收入的8.1%。去年8月,水滴保总经理杨光表示未来还将投入20亿元用于水滴科技新基建。
据悉,水滴公司通过大数据+AI技术赋能保险和健康产业,已经完成了承保核保、续费续保、退费退保以及保全服务的智能线上化,并且实现率接近100%。
经过2020年的疫情,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认识到了线上化的重要性,水滴也将经过沉淀和验证后的科技能力向外输出,向合作的保险公司和机构提供保险科技解决方案。招股书显示,2018、2019、2020的技术服务收入分别是5909万元、5171万元和1.94亿元,收入占比6.4%。
可以预见,未来水滴会不断扩大保险和健康服务的供给,将医疗健康和保险保障板块内个平台的接口大同,打造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,为用户提供高频的健康管理服务,或许不是一句空谈。
水滴作为保险科技行业的领军者,进军大健康行业有着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完善的服务体系,它能否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,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,拭目以待。